关于我国宫颈癌防治的情况
在中国,宫颈癌发病率与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在每年的新增病例中,数量占全球新增病例28%、亚洲50%。而每年死亡病例占亚洲的25%-33%。
在2004年,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展开了“中国妇女HPV感染和宫颈癌 (以人群为基础) 的流行病学调查”。调查效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妇女高危HPV感染率都很高,年龄段分布的曲线呈双峰现象。而在发达国家,通常只有第一个高峰。
2010年,城市的宫颈癌筛查覆盖率比例只有29.1%,在经济水平较高的东边城市为31.3%,但农村地区只有16.9%。
我国宫颈癌相关政策规范情况
基于乳腺癌和宫颈癌已成为危害妇女健康的重要因素,2009年,我国正式开启了“两癌”筛查。同年,“在农村妇女中开展妇科疾病定期检查”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指示到,必须逐步展开宫颈癌、乳腺癌查治等重大公共服务项目。
“两癌”筛查项目历年由我国财政部拨款,1200万农村妇女免费接受宫颈癌筛查。2014年,卫计委正式开展“两癌”筛查HPV初筛试点项目,项目覆盖全国28个省 (区、市)。虽然宫颈癌筛查项目的效果明显,但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如项目包含的人群和地区数量远远不足,距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11-2020年) 》中制定的目标:宫颈癌筛查覆盖率要达80%,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在检测规范上,CFDA公布的《人乳头瘤病毒 (HPV) 核酸检测及基因分型、试剂技术审查指导原则》,标志着中国自主的HPV检测行业标准诞生,预示着我国HPV检测领域“种类繁多”、“百家争鸣”时代结束。HPV检测将更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
其次,HPV检测产品的审批将会更严格。进场者要求高,能给广大妇女和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检测技术。
我国宫颈癌防治情况
HPV检测有很多类型,常见有荧光PCR法、杂交捕获法、测序法、基因芯片法等。
当前,批件仍有效的92个试剂盒中,有5个使用芯片方法,9个使用杂交方法,77个使用PCR方法,1个使用测序法。
其中,PCR技术相对较低,国产化程度高,国内企业布局相对较早。所以,PCR技术的检测试剂盒占据总产品80%以上。但随着基因芯片技术持续进步,其成本将逐步下降,因其微型化、自动化等特点,使用基因芯片技术HPV检测将会逐渐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