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华医药官网

宫颈癌专挑中青年女性,中国长霸世界第一!

宫颈癌专挑中青年女性,中国长霸世界第一!

      2004年以前,“宫颈癌”在中国一直是个低频词汇。如果不是香港著名歌星梅艳芳因宫颈癌去世,可能很多人还不太了解这个病的存在,预防和筛查的意识还很弱。直到2016年7月,2价HPV疫苗在国内上市、出现大批女性赴港打HPV疫苗的热潮,价格从3000抬至上万,最后在今年被批示火速进入内地市场,“宫颈癌”这个病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中国是“世界宫颈癌第一大国”。每年全世界有 50 余万新发病例,其中大约 1/3来自中国。而我国的预防筛查措施,却落后国外整整几十年。

 

宫颈癌在发达国家已罕见,在中国却持续上升

        在女性专属的癌症中,宫颈癌的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严重威胁着全球女性的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8年全球有57万新增宫颈癌患者,有31.1万人死于宫颈癌。其中,美国的宫颈癌年标发病率仅6.5/10万,在女性患癌中已经排到了第12名。法国为7.6/10万,澳大利亚仅为6.2/10万。而同样是东亚地区,在HPV疫苗比较普及的韩国,宫颈癌发病率也不高,仅为8.4/10万。近几十年来,得益于HPV疫苗的应用和宫颈癌筛查的积极推广,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已将宫颈癌变成了“罕见癌症”。

        在1999-2009这10年间,美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以平均每年2.5%和1.7%的速度下降。1989-2009年,英国宫颈癌发病率下降了1/3,死亡率下降了60%。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肿瘤登记数据也同样显示,1989-2009年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而我国内地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根据最新的中国肿瘤统计年报,我国每年有 10.2 万女性患上宫颈癌,3万女性死于宫颈癌。1989-2014年,我国宫颈癌发病率由3.06/10万上升到了15.3/10万,死亡率也在持续升高,远未出现下降的拐点。2018年,我国宫颈癌的世界年龄标化(ASR)发病率约为10.7/10万,在女性患癌中排名第6,仍然是“世界宫颈癌大户”。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很多专家分析主要还是中国HPV疫苗和宫颈癌筛查的“后知后觉”。

HPV疫苗延迟上市,比国外晚了10年

目前为止,宫颈癌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早期预防的癌症,99.7%的宫颈癌都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

     

      2006年,第一个HPV疫苗——四价HPV疫苗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2007年、2016年,二价和九价疫苗也先后获得FDA批准。在进入中国内地之前,HPV疫苗已在全球160多个国家获得上市批准。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地,政府甚至对HPV疫苗采取免费或补贴政策,鼓励民众进行接种。

       HPV疫苗的出现,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效果显著。研究显示,在16-25岁女性中,四价疫苗能让2 级以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病率下降97%。而九价HPV疫苗,将全球宫颈鳞癌的保护作用提高至90%。和四价疫苗相比,九价疫苗更“全能”,可增加10% HPV相关肿瘤和15%宫颈癌的预防效果。2016年,第一支HPV疫苗进入中国内地,和国外整整差了10年之久,内地一些女性不惜多次奔赴港澳台地区和国外接种疫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王少明团队发表在《Vaccine》的一份数据显示,在2006-2012年间,假如HPV疫苗已在中国内地上市,让5900万中国适龄女孩及时接种,那么有197万女孩原本可以不感染HPV,38万女性可以免遭宫颈癌毒手。

宫颈癌筛查新手上路,还有60年功课要补

      尽管HPV疫苗能预防大部分宫颈癌,但疫苗未能全面覆盖的其他HPV病毒亚型仍可能引起宫颈病变。因此,不管有没有打过疫苗,21岁-65岁的女性都应进行常规的宫颈癌筛查。 

      事实上,宫颈癌如果早期发现、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90%以上。但大部分患者在早期却没有感觉到任何症状。所以,宫颈癌筛查是预防宫颈癌的第二道“保险栓”,可以提早发现宫颈细胞上皮病变,及时治疗,把宫颈癌“扼杀在摇篮里”。如今,检测速度更快、准确率更高的宫颈 TCT检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已取代宫颈涂片,成为主流的筛查手段。医生会用一个“小刷子”,从宫颈和阴道表面刮一点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细胞有没有异常。

2009年,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宫颈癌筛查项目。

2010年,全国平均宫颈癌筛查覆盖率仅为20%,即使在城市也不超过30%,农村地区仅为16.9%。要想追上美国的“80%”筛查率,我国还要补很多功课。

       好在,我国女性对宫颈癌的警惕性已经觉醒。如今,2、4、9价HPV疫苗终于在国内全面开花,宫颈细胞学筛查也被不少医疗机构列入了常规妇科体检项目。未来10年,我国宫颈癌发病数字能不能降下来?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