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宫颈癌筛查技术——careHPV获WHO认证
2018年,一项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国际合作研发的名为HPV快速筛查技术——careHPV获得WHO资格认证。
每年,全球大概有50万宫颈癌新增病例。而我国每年也有10多万新增,当中70%为农村妇女。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流行病学家乔友林表示,“在发展中国家,限量的卫生资源都在疾病的治疗上损耗掉,而并非在预防上。这导致了在全球的宫颈癌病例中,有85%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每年大概有40%-50%的妇女进行了宫颈癌检查,85%以上一生最起码做过一次巴氏涂片,但在发展中国家,每年接受宫颈癌检查的妇女只有5%,有至少95%的女性终生都未接受过巴氏涂片检查。”
关于巴氏涂片
巴氏涂片是第一代宫颈癌的筛查方法,诞生于上世纪40年代,此技术对于检测人员的水平要求较高,广泛适合用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加上巴氏涂片敏感度不高,受制于取材方法、涂片制作、染色技巧、阅片水平等方面的影响,漏诊率(假阴性率)高达40%。
乔友林表示:理论上,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加上薄片细胞学检查是针对宫颈癌筛查的最佳组合方法。但检测价格每次都在500元以上,对于贫困地方的女性是不能承担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基于醋酸染色肉眼观察法的筛查技术(VIA)成为贫困地区宫颈癌筛查的主要模式,10元人民币就能检测一次。但此技术对阅片人的要求十分高,如果妇科医生没经过良好的培训和不熟练操作,此方法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高达30%和40%。自此,探索一种快速有效、经济准确的宫颈癌筛查方法是很急切的。
2003年,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资助下,乔友林团队与美国卫生科技推广研究所(PATH)等合作,在我国宫颈癌高发的江西、山西和甘肃等地开展了历时 5年的careHPV研究,11553名妇女参与了此次临床研究。2007年此技术成功了。
此技术是为发展中国家妇女量身定做的。它在两个半小时内,能准确捕捉到由14种高危HPV导致的宫颈癌与癌前病变。
作为该研究成果的第一作者,乔友林表示:团队采用三种方法对2388名30-54岁的妇女进行了对比检测与最后验证,即careHPV、杂交捕获二代技术检测(hc2)法、醋酸染色后观察(VIA)法。careHPV在辨别宫颈癌和高度病变的特异度和敏感度方面,都优于常规筛查方法,与杂交捕获二代(hc2)技术检测准确度相近,且费用降低不少。
据了解,如果是政府引导下的大型宫颈癌筛查,careHPV价格约为5美金,如个人到医院检测,价格会根据地方物价与经济水平略有不同。
乔友林还表示,在技术上,careHPV操作上十分简便,无需冷链,能在无水无电下进行。一个不发达区域的乡村卫生员,受过简单培训,就能快速高效地掌握此技术。
2008年9月22日,《柳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杂志发表了此项研究成果并配发评论。
careHPV还在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不同自然条件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欧洲实验室实行临床测试,并获得了团队在我国临床实验的一致结果。现在此技术是首个被WHO认证并推荐用于发展中国家妇女宫颈癌筛查的产品。
此项非凡成就,为早诊早治提供了稳当的技术支持,对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意义重大。
中国careHPV技术获得WHO资格认证,意味着取得一张世界通行证,它能面向全球推广,为人类消除宫颈癌作出积极的贡献。